我与邵晓峰都在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习过,后来我到了上海、又到了北京,期间不断听到他的消息———到南京林业大学工作,读了博士,又在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做博士后,破格评上教授,担任博士生导师,被选举为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。邵晓峰从事的美术教学工作较为广博,从实践到理论都多有涉猎并读到了最高学位。在七零后艺术家中,他的学养达到了很高层次;因此就某种意义而言,他是中国七零后画家中的文人画家、学者型画家。所以,在这里举办他的画展,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有着广博学识与深厚学养的学者的艺术实践成果。
邵晓峰的艺术作品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征。比如说,他善于用水,而用水的特点源自他同样精通的水彩画。另外还有丰富的色彩,其画面中有大量石青、石绿、赭石的运用,这些颜色与撞水的处理在某种意义上是结合了水彩的特点,也具有张大千泼彩一派的艺术特征,但是他把张大千那种浓色变成了一种淡彩。这种淡彩与水的结合,我相信和邵晓峰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讲求淡雅的艺术格调密不可分。
探索如何将水与色、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邵晓峰创作的特色,其用水、用色的特征得益于其恩师范保文,也从张大千的泼色、泼墨中汲取了不少营养;作画过程中,用水来撞色、撞墨之时,追求那种自然的渗化性与流动感。他学习张大千,更追求一种飘逸。如果说他受到范保文影响的话,那么他试图把其师山水中的那种色彩浓度加以稀释,使画面更趋于朦胧的美感,这源于邵晓峰对于江南地域环境与人文环境的自我感悟。除了水与色的有机结合,邵晓峰的作品还具有一个重要特征,那就是对于传统笔墨的理解。他的作品,虽然用的是撞水、淡彩,但是最后收拾而成的画面精神其实是在于笔墨的作用。他的笔墨与传统笔墨不同:他比较喜欢用点子皴,利于表现江南草木华滋的特征,也就是在形成水色变化之后,加上这种皴法。在我看来,他有效吸收了石谿的某些笔法与墨法,令人感受到清秀之中含有的苍辣。这种苍辣之美在总体上形成了邵晓峰作品的精神风貌。
南京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,自古以来,画家云集,龚贤的积墨、石谿的用笔,这些均在邵晓峰作品中有所反映。邵晓峰的艺术创作正是扎根于江南的文化底蕴,加上他自己在学业上的勤奋刻苦和博学多才,才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貌。南京艺术学院丁涛教授概括邵晓峰的作品为“四感”:时代感、亲切感、审美感、个性感。丁涛尤其谈到了邵晓峰中国画与当下中国画创作的关系,谈到了今天人们生活态度的浮躁、心沉不下来。但通过邵晓峰的作品,我们可以看到这位艺术家的画面中特有的宁静感,及他对艺术沉潜的追求。
我们总结邵晓峰作品的艺术特征,可归纳为:既有张大千的飘逸,也有范保文用色的丰富,兼具石谿笔墨的苍厚。正因为邵晓峰在用水、用色、用墨、用笔上均有独到选择,并善于将水色变化与传统笔墨有机结合在一起,形成自己的风格,所以此次画展成为他求索过程中的一次具有特色的成功展示,也让我们看到了邵晓峰这一代中国画家的艺术风貌与文化选择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